首页 > 新闻中心 > 酒店行业动态

AG百家乐- 体验真人娱乐的魅力|二保合一:慢性病行业增速新引擎 —— 医药行业深度报告

发布时间:2025-10-15 18:03:58    次浏览

投资要点医保支出与医药工业总产值同步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医保支出作为全社会医疗卫生系统的支付端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卫生总费用比例近年增速呈逐步上升趋势。三保支出与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同步,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原因主要有:1)占收入和支出近60%的城镇职工医保由于基数大呈现下降趋势;2)虽然我国15年基本完成新农合覆盖,但是近年城镇化进程加快导致新农合的收入和支出增速下降,城镇居民医保收入和支出增长稳定。城镇化进程导致新农合和城镇职工医保合并成为可能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支出占比40%左右;但是新农合即使在筹资水平和报销水平低于城镇居民医保的情况,由于参与人数占优势,导致新农合占比超过城镇居民医保。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二者总筹资相差不大、设计体系性质接近,致二者合并成为可能。“二保合一”带来的医保增量空间测算参照《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的六个统一,医保合并后预计新农合医筹资水平和报销比例的提升,由目前490.3元提高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筹资水平566.8元。并且未来2-3年预计人均筹资提升100-150元,所以我们测算短期完成及计划省份的二保合一的新农合和提高整体筹资水平的提高将带来增量空间1000-1350亿。长期来看加上未规划省份的二保合一,将增加1580亿-2105亿空间。慢性病直接受益于二保合一带来巨大增量市场从常见病和小病在基层存量于旧有新农合、大病有大病医保为个人负担二次报销的就医及报销结构来看,慢性病是二保合一直接受益病种;且目前慢性病仍以治疗为主,大部分可在医院报销。以常见的心血管、肿瘤、泌尿、骨骼与肌肉、内分泌及代谢调节、呼吸、消化、神经八大类慢性病为分类标准,设计筛选方法论梳理出潜在的收益品种,再根据相关品种的市场格局筛选出潜在的国内上市公司。建议关注标的根据我们设计的品种筛选方法论得出的潜在受益上市公司,再综合市值、营收规模、收益品种的营收规模、营收占比和目前增速,建议关注以下上市公司:德展健康、京新药业、康恩贝、现代制药、翰宇药业、双城药业、吉林敖东、丽珠集团、仟源医药、联环药业、珍宝岛、奇正藏药、华东医药、亚宝药业、安科生物、济川药业、誉衡药业、方盛制药。风险提示二保合并落地及执行低于预期。正文医保规模与医药工业产值息息相关“三保”是我国医疗保险体系的支柱 基本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它与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共同构成现代社会保险制度,俗称“五险”。基本医疗保险以低水平、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社会化服务为基本原则,主要通过建立国家、雇主、家庭和个人责任明确、合理分担的多渠道筹资机制,实行基本医疗保障基金和个人共同分担的医疗费用共付机制,实现社会互助共济,满足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需求。基本医疗保险处于我国医疗保险体系的支柱层。 而基本医疗保险又可以划分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俗称“三保”。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是为补偿劳动者因疾病风险遭受经济损失而建立一项社会保险制度。通过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建立医疗保险基金,参保人员患病就诊发生医疗费用后,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给与一定的经济补偿,以避免或减轻劳动者因患病、治疗等所承受的经济风险。1998年12月14 日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建立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求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2006年卫生部等相关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通知》,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采取以政府为主导,以居民个人(家庭)缴费为主,政府适度补助为辅的筹资方式,按照缴费标准和待遇水平相一致的原则,为城镇居民提供医疗需求的医疗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为实现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的目标,国务院决定从2007年起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 三种医疗保险制度的比较覆盖对象不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主要面向从业人群,城镇居民主要面向非从业人群、学生儿童、灵活就业人群等,新农保面向农村人群。三种医疗保险虽然覆盖对象不同,但基本实现了医疗保险的人群全覆盖。筹资方式及筹资水平不同。由于覆盖对象的差异,导致了三种医疗保险筹资方式和水平水平的差异。城镇职工主要是个人缴费加上用人单位缴费,保障的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筹资水平与劳动者收入相关;城镇居民和新农合主要是个人缴费加上政府补贴,依靠财政转移支付,体现的是社会公平。缴费支柱的差异导致三种医疗保险的筹资水平差异,城镇职工筹资水平最高,城镇居民其次,最后是新农合。基金运行方式不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包括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个人缴费进入个人账户,采用积累制,单位缴费按比例分别进入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统筹账户采用现收现付制。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不设个人账户。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统一管理,单独列账,专款专用。新农合基金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负责管理核算。基金结余均不能挪作他用。保障范围与待遇水平不同。主要体现在起付线、封顶线、报销范围与报销比例上,各地区保障水平也不一。相比而言,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保障范围更广,待遇水平更高,城镇居民其次,新农合保障水平最差。统筹水平不同。城镇居民和新农合逐步实现城乡统筹,省级统筹,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主要是市级统筹,这与各医保基金来源有关。医保支出与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同步增长卫生总费用作为全社会医疗卫生系统的支付端,是由政府卫生支出、社会卫生支出和个人卫生支出三部分构成,其中医保支出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年三保支出占卫生费用的支出比例呈上升趋势,15年卫生总费用和三保支出分别为40588亿、12306亿,三保占比30.32%,预计我国十三五期间的医保合并及医保筹资水平的统一和提高将会继续提高三保支出占卫生费用的比例。 从分工的角度而言,因为卫生总费用除了购买医药工业产品外,还包括卫生教育投入等,故三保支出和医药工业总产值相关性更高。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卫生费用和三保总支出增长率下降趋势明显,其中15年分别增长11.80%、14.94%、11.62%。 三保支出呈现下降趋势的原因主要有:从收入角度来说占比三保收入60%左右的城镇职工医保收入增速呈下降趋势,主要是基数大;而城镇化进程使新农合收入增速下降而城镇居民医保收入增长稳定。 三保支出贡献存在很大差异,15年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支出分别为7532亿、1780亿、2994亿,同比增长12.47%、23.87%、3.57%。城镇职工医保由于基数的增大,增长趋势呈下降态势;虽然我国15年新农合实现了农村人口基本全覆盖,但是近几年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新农合参与人数呈现下降趋势,导致新农合的支出增速呈现下降趋势。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直接导致新农合的参保人数从11年开始下降,15年相比10年降低1.66亿人,同比下降120%,而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15年相比11年增加1.82亿,同比增加93%。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为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合并提供了契机。 三保支出贡献存在很大差异,近年城镇职工医保稳定在60%左右;但是新农合即使在筹资水平和报销水平低于城镇居民医保的情况,由于参与人数占绝对优势,导致新农合在三保中的占比超过城镇居民医保。预计一旦新农合的筹资水平和报销水平像城镇居民医保水平靠拢,新农合的占比将大幅提升。 “二保合一”大势所趋“三保合一”困难重重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二保合一”进展顺利2016年1月3日,国务院发文《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6〕3号),要求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明确了六个统一,“统一覆盖范围、统一筹资政策、统一保障待遇、统一医保目录、统一定点管理、统一基金管理”。正式拉开了城镇医保和新农合二合一的序幕。早在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提出要整合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管理职责,但一直未有全面的政策出台。直到2015年1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将“二合一”纳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进行部署,进程大大加快。截至2016年9月,国内已经有包括上海市、天津市、浙江省、山东省等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已经完成了医保合并,包括河北、湖北、内蒙古、江西、新疆、北京等12个省份明确制定了医保合并的时间进度,剩余11个省份的政策还在酝酿中。从执行上看,在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并轨的地区,绝大部分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和经办,但也有并轨到新农合系统的地区,如安徽省界首市、宁国市。 计划实现二保合一的省份大部分位于我国中部地区。 中部地区农村人口数量庞大,在具体执行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合并后也为当地居民的医保带来较大的增量空间。推进“二保合一”的阻力因素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城镇化率呈现东西部分化的态势。“二保合一”虽然使新农合居民的医保覆盖得到提升,但医保基金将承受更大的压力。地方政府在筹资方面的兜底能力也不同,因而在全国“二保合一”的进程中存在差异化。东部城镇化水平高,农村人口少,二保合一的制度压力会较小,整合难度较低。反之农村群体庞大,二保合一会加剧医保基金的压力和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从覆盖人群来看,存在劳动力流动壁垒。新农合面向农村人群,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面向城市未就业人群、学生儿童和老年人。二保合一之后,在城乡之间流动频繁的农民工成为制度的显著受益方,但同时也给制度运行带来挑战,因此有大量劳动力输入或输出的省市进行二保合并的难度会比较大,改革态度也会相对保守一些。从制度本身来看,合理的筹资与给付水平较难确定。筹资和待遇不同的两个医保体系并轨,要么意味着在筹资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用城镇居民医保待遇水平的暂时下降来为农村居民医保待遇提升换取空间;要么农村居民为医保待遇提升而相应付出筹资分担的增长。而制度整合强调保障待遇具有一定刚性,“就高不就低”,如果筹资水平未获大幅改善时,待遇给付的提高将会对城乡居民医保资金池形成巨大的控费压力。虽然目前仍有16个省份尚未出台“二保合一”的时间表,但是部分地区已有区域性的规划。如四川省已开始在8个市(州)完成城镇医保制度整合,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不一会造成医保的差异性,未来以省级进行统一规划和协调,长期来看“二保合一”的全面实现可期。“三保合一”基础条件尚不具备,合并进展缓慢早在2013年3月下发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指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职责等,分别整合由一个部门承担。但是一直以来进展十分缓慢。我们认为三保合并的最大难度在于合并后的个人账户是否保留。城镇职工有个人账户积累,而城镇居民和新农合没有个人账户。三保合一如果放弃个人账户,城镇职工的账户积累丧失,会损害城镇职工医保人群的利益;而如果个人账户保留,意味着城镇居民和新农合需要重新开设个人账户,短期内财政压力和居民个人缴费压力陡增,长期来看医保的“个人账户”出现的资金结余与养老保险形成资金的重合,严重降低了医保基金的利用效率。适度合理的筹资与给付成为重大考量因素,国家财政负担压力变大。三种医疗保险各自有其内在制度运行的逻辑性,合并之后将出现较大的政策制度波动,可能会带来如何筹资、缴费基数如何确定、医疗保险给付水平如何确定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城居保和新农合筹资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中央财政补贴和地方财政补贴,若三保合并之后,给付水平的提高必将给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合并后的基金运行存在风险与监管难度。三保合并之后医疗保险基金的规模将会更加庞大,基金运行、基金管理的权利集中之后,会带来基金管理与监管的双重难度。“三保合一”必备的基础条件分地区进行,减少经济阻力。经济发达、财政实力雄厚、居民收入水平高、城镇化水平高的地区可以率先试点。分阶段进行,减少机构阻力。先开始城居保和新农合的合并,目前很多地方已经实施或者制定了实施计划,打下了一定基础,随着卫生部将新农合管理权逐步移交人社部,制度变革的阻力将会减少。各项医保制度的自身改革。现收现付的筹资制度在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后更是难以为继,因此在提高政府财政转移的同时还需要提高个人负担水平。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均设立个人账户,实行基金积累制,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实现制度制定的契合与协调,将会减少整合的难度。“二保合一”带来的医保增量空间测算201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筹资水平为566.8元,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为490.3元。合并进程中的省级地区,新农合参保的人数约为4亿人,如果新农合医保转变为城镇居民医保,筹资水平会有一定的提升。 15年以前天津、浙江、山东、广东、重庆、宁夏、青海已经完成二保合一,15年上海完成(新农合人口较少),即已经合并省份的增量已经反映在目前的二保规模占中。参照《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6〕3号),的六个统一,“统一覆盖范围、统一筹资政策、统一保障待遇、统一医保目录、统一定点管理、统一基金管理”,医保合并后带来医保覆盖范围和报销比例的提升,势必对医保基金造成比较大的压力,因而在原有筹资水平上会有进一步的提升。按照每年人均筹资50元的原有增速计算,未来2-3年人均筹资提升100-150元,二保合一带来的新农合增量空间为700-900亿元。 而筹资水平的提高,也会带来二保合一完成和进程中省份的城镇居民保险的增量空间300-450亿。故而短期二保合一的短期空间增量为1000-1350亿。 长期来看,如果加上未规划省份的二保合一,那么长期空间将增加1580亿-2105亿。二保合并带来慢性病巨大增量市场为什么是慢性病?目前城乡居民的就医结构中,常见病和小病主要在基层就诊,报销范围和规模已经囊括在现有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中,而大病报销的个人承担部分有可以通过大病医保二次报销,实际上大病个人承担的费用比例较少。而慢性病由于起自身的起病隐匿、病情复杂、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等特征,我们认为慢性病将是二保合并过程中主要的受益病种。目前慢性病仍是以治疗为导向,对患者构成较大经济负担。2010年我国慢病防治费用中治疗花费占比83.85%,预防服务花费仅1.26%,在治疗中无论是门诊还是住院治疗,居民个人负担较重,基本在45%-50%左右,远高于同期卫生总费用中个人负担的比重(35%),根据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数据,因慢性病住院一次所发生的费用平均为6978元,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6%。 慢性病防治费用也主要流向医院,流向基层卫生机构的较少。并且在等级以上医院城镇居民医保报销比例高于新农合,故而二保合一有利于慢性病的报销规模提高。 慢性病相对集中,受益于医保合并从病种来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和老慢支这6种常见慢性病,其患病率和就医频次也快速增长,其中增长最快的为心脑血管系统疾病。 2012年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数据显示,我国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已经超过2.6亿,因慢性病死亡占我国居民总死亡的构成已经上升至85%。根据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数据,2010年全国慢性病防治费用为1.29万亿,占经常性卫生总费用的69.98%(不含资产形成费用),占GDP的比重为3.22%。前3 种慢性病防治费用占慢性病费用的比重高达60.69%;前6 位的慢性病防治费用占全部慢性病费用的比重达到83.44%,其中内分泌系统疾病费用主要是糖尿病,所占比重达81.35%。 慢性病药物筛选一览筛选方法论: 以系统性疾病为分类标准和PDB数据库为基础(PDB数据库构建样本为重点城市公立医院,可以直观反映某个药品在在报销比例比较高的公立医院的使用情况),筛选出销售金额前20种(不分疾病亚型和药品具体机制)。 筛选城镇居民医保报销目录和新农合合并过程中,目录增加情况。 筛选每个品种市场占有率前五的生产商,重点关注国内企业的占比。 心血管系统城市重点医院用药数据库显示,磷酸肌酸是心血管用药常见的第一大药品,哈药股份、复星医药的前列地尔和华润双鹤的阿洛伐他汀都有较好的市场表现。双鹭药业的复方辅酶A+辅酶I,独家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康恩贝和益佰制药的复方川芎嗪+丹参,表现出了良好的销售势头。筛选的重点公司标的:哈药股份、德展健康(嘉林药业)、双鹭药业、京新药业、康恩贝、益佰制药、现代制药、中恒集团(梧州制药)、华润双鹤等。 抗肿瘤恒瑞医药作为创新药的龙头企业,在多西他赛、奥沙利铂、复方替加氟+吉美嘧啶+奥替拉西等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翰宇药业、双鹭药业的胸腺五肽,在抗肿瘤领域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华东制药、通化东宝和金陵药业都在抗肿瘤领域有较为深厚的耕耘。筛选的重点公司标的:翰宇药业、双鹭药业、恒瑞医药、双成药业、华东医药、通化东宝、吉林敖东、丽珠集团、、翰宇药业、华东医药、通化东宝、金陵药业等。 泌尿系统用药泌尿系统用药整体销售额相对偏低,基层泌尿系统用药更为普遍。筛选的重点公司标的:同仁堂、华润双鹤、仟源医药、联环药业等。 骨骼与肌肉用药针对的常见疾病有类风湿关节炎、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等,骨肽、氨基葡萄糖和鹿瓜多肽均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筛选的重点公司标的:珍宝岛、誉衡药业、奇正藏药、誉衡药业、海正药业、同济堂、景峰医药等。 内分泌及代谢调节用药糖尿病是内分泌及代谢用药的重要适应症,阿卡波糖、胰岛素等是该领域重要的相关药物。华东医药的阿卡波糖、甘李药业的甘精胰岛素都有较高的市场占比。奥曲肽的作用与生长抑素作用类似,但半衰期较生长抑素长30倍。国药控股、上海医药拥有一席之地。但该领域的主要份额仍被国外厂家所占据。筛选的重点公司标的:华东医药、长春高新、福安药业等。 呼吸系统用药呼吸系统药物方面,国产药物表现不佳,销售额相对较低,筛选的具有潜力的重点公司标的:仙琚制药、科伦药业、丰原药业、誉衡药业、仟源医药等。 消化系统用药筛选的重点公司标的:华东医药、东北制药、海正药业、济川制药、上海医药、乐普医疗、西藏药业、丽珠集团、舒泰神、灵康制药等。 神经系统用药神经系统用药在新农合目录中很少,医保合并后将带动用药的增长。该领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和奥拉西坦都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筛选的重点公司标的:红日药业、誉衡药业、信邦制药、康恩贝、海思科、复星医药、赛升药业、珍宝岛、方盛制药、亿帆医药、国药股份、丽珠集团、未名医药、舒泰神等。 综合筛选结果根据以上的筛选结果,再综合市值、营收规模、收益品种的营收规模、营收占比和目前增速,建议关注以下上市公司:德展健康、京新药业、康恩贝、现代制药、翰宇药业、双城药业、吉林敖东、丽珠集团、仟源医药、联环药业、珍宝岛、奇正藏药、华东医药、亚宝药业、安科生物、济川药业、誉衡药业、方盛制药。 杨烨辉医药团队:欢迎关注公众号“思医辨药”。立足产业,在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整合并购之中,跟踪和挖掘从一级到二级市场的机会,欢迎随时联系交流、斧正。免责声明:感谢您的关注!本订阅号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均节选自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本公司”)已公开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理解如有偏差以相应完整版证券研究报告为准。本订阅号所发布的内容及观点仅供公司客户使用,不因接收人收到本信息而视其为客户。本订阅号所发布的全部内容和观点仅作参考之用,不代表本公司或任何本公司关联公司的立场,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接收人应依据个人情况自行判断是否采用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并自行承担风险。本订阅号不担保任何投资及策略适合接收人,不构成给与接收人的私人咨询建议。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本订阅号所发布的内容和观点的版权归“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除非另有说明,本订阅号内所有信息的著作权属本公司,未经本公司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更改或以任何方式发送、复制或传播本订阅号内的全部或部分材料、内容。